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学 >> 经济学分类 >> 正文 >> 正文

李镇西ldquo历史之谜的解答

来源:经济学 时间:2021/4/3
河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7538645.html

从今天起,连续三天镇西茶馆进入“枯燥模式”,呵呵!上个月生病,不能下床(现在已经没问题了,谢谢大家关心!)我重新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几本著作:《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共产党宣言》,写了读书笔记。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读我的这些文字,但我还是分三次陆续推出,但愿有朋友感兴趣!

第一次读《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80年代中期,纯粹是因为赶理论时髦。年前后,“异化”一词连同“人道主义”热闹了一阵子,周扬为此还和胡乔木发生了争论,当然严格地说,这不是一次平等的学术讨论,最后周扬被批判,不得不公开做自我批评。医院,因脑软化而渐渐失语,竟成植物人。在这个背景下,我为了弄清楚“异化”这个问题,第一次读《手稿》,但至少有一半没读懂。

第二次再读该书,是年在苏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哲学方向,出于学业的需要,我重新翻开《手稿》。因为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再加上我有充足的时间细读,所以这次理解不那么吃力了,但也最多读懂了80%。

这次之所以又想起重读,纯粹是出于个人兴趣,心情很放松,没有任何外在压力,而且有了比过去丰富的阅历,在读的时候不断地联想,把好多看似不相关的现象和知识都联系起来了,激活了内心的某种“认知储备”,或者说“前理解”,所以以前感觉比较生涩的语句也流畅多了。当然也不能说%都读懂了,但马克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我感觉基本上弄明白了。

可见兴趣和阅历也是理解力。没有任何功利的自由阅读,才是真正幸福而有效的阅读,而幸福的阅读,就是心灵的飞翔。

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喜欢把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许多研究者把《手稿》视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甚至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高峰,其高度是后来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都没有达到的;但也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所阐发的思想是阶段性的,具有不成熟的性质,但它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关键阶段的重要著作。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年,而《手稿》正是写于年,因此,这部马克思生前并未发表的《手稿》是马克思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是毫无疑问的。

《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由写在三个笔记本中的手稿组成。笔记本Ⅰ的内容是:对斯密学说中的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这三个经济学范畴作比较分析,揭示斯密学说的矛盾;详细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笔记本Ⅱ只保留下四页手稿,主要是有关私有财产的论述。笔记本Ⅲ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私有财产和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论述,对当时的各种共产主义理论的考察和评述,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有关分工和货币的两个片断,此外还有一篇《序言》。

《手稿》中所展示的马克思的研究广泛而丰富,其思考缜密而深刻。全书主要包括了经济学和哲学的内容。

就经济学而言,他从资本主义社会最表面的现象——工资入手,研究工资的实质,根据经济学中的供给关系分析了工人悲惨状况的必然性。谈到工资,就必然会谈到其对立面——资本。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购买的权力”,而并不是所有的资金都能成为资本,只有能够带来利润的资金才是真正的资本。既然逐利是资本的内在要求,那么资本家必然会不择手段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中重要的途径便是“人的劳动的增加”,因此资本利润的多寡取决于劳动投入量的多少。此外还有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的竞争与垄断,在这个背景下,资本家眼里只有产品,人只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马克思还研究了地租,对地租的实质、影响因素、地租的资本化以及地产分割所带来的竞争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在地租一节的结尾,马克思对工业的本质进行了剖析,认为工业既有唯物主义的性质——因为工业产品是一种有用的对象性存在,也有人道主义的本质——因为工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体现了人的主体这点特别重要,因为马克思将工业中“人的本质力量”揭示出来了。

就哲学而言,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再考察,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即他们只能局限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内因而不能看到唯物主义的伟大作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评价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伟大功绩”,其中包括他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因而确立了社会关系在哲学中的基础性地位,确立了“既定的主体的人的现实历史”,这种人道主义对马克思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然后马克思回到对黑格尔哲学本身的批判,认为黑格尔的哲学在形式上是辩证法的、革命的、历史的,但在具体内容上却是抽象的,整个哲学体系只不过是一个空洞的自我绝对精神。但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大量辩证法的合理要素和积极作用。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将黑格尔的“异化”概念赋予了革命性的内涵,并将其与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相结合。应该说,黑格尔的辩证法为马克思提供了批判社会的工具。马克思还谈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把“感性的存在”(即物质世界)看作是第一位的。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是第一位的,精神世界通过人与自然界发生联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及其产品虽然超越了自然界,但不能脱离这个世界而独立存在。不过,马克思眼中的自然界并非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人与自然一直在发生着相互作用的人化自然。关于这一点,虽然马克思论述得并不多,但已经包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了。

以上是《手稿》的大致内容,也许并未充分展示马克思的思路和思想,但要充分概括马克思的精辟理论,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我只能这样提炼了。如果读起来不那么流畅,不怪马克思,只能怪我的理解与表达。

这次阅读,我最大的收获,是更加透彻地理解了马克思思想中的“异化”概念和他关于共产主义与人的解放的思想。

平时我不时会听到一些人在谈教育时使用“异化”这个概念,比如:“现在的教育,早已不是教育了,已经异化成非教育了。”“有的人已经不是人了,早已异化成野兽了。”等等。虽然我明白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但从词语本身的含义而言,所谓“异化”,并非简单地指“人或事物脱离了自己的本质而变成了另一外的人或事物”。但迄今为止,我写的所有文章,从没用过“异化”这个词,因为我虽然大体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但一直没有非常明晰地理解其哲学含义。

这次重读《手稿》,我特别细细咀嚼了马克思关于“异化”的分析。当我自认为弄清楚这个概念后,不得不佩服马克思的深刻:他正是从“劳动异化”出发,解释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同时揭示了工人阶级悲惨命运的原因和实质。

“异化”这个词并非马克思的原创。已故著名哲学家王若水认为:“我们现在使用的‘异化’概念是始创于黑格尔,继承于费尔巴哈,完成于马克思。”在马克思那里,所谓“异化”指的是主体由于自身的矛盾发展而产生了自己的对立面的客体,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凌驾于主体之上,反过来束缚、控制和压抑主体。如果说这个解释太抽象,那么,王若水对哲学意义上的“异化”有一个非常通俗的解释,就是“蚕吐丝”。丝是自己吐的,但最后变成茧却包住了自己,这就是异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劳动异化”有非常深刻的揭示与分析。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是人本身的需要,劳动给人带来物质上的生活条件,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人的创造性也通过劳动得以充分地展示,一句话,劳动让人真正成为人。然而,在私有制条件下,主动的愉悦的创造性劳动,变成了被动的痛苦的机械的行为,人成了劳动的奴隶——“劳动”从人分离出去,成了控制人、奴役人、压迫人的外在的力量。这就是“劳动的异化”。

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和我的表达。马克思在《手稿》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劳动异化”的表现:

第一,劳动产品(结果)与劳动者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本来属于工人,但由于私有制的缘故,体现了工人主体本质力量的劳动产品被资本家所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的本质力量被资本家所占有的就越多。这导致了工人越发贫穷,他所生产的产品最后又被资本家拿走后转化为资本,反过来继续统治他、奴役他,使他感受不到自己本质力量的存在。马克思的原话是——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因此,这种活动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他的劳动的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东西就越少。

第二,劳动活动(过程)与劳动者相异化。

按人的本性说,劳动过程应该是一种主动追求并满足幸福感的过程,因为劳动产品属于自己,自己付出的体力和智慧得到了承认。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因为劳动产品更多的是被剥夺,所以劳动所应有的愉悦感与成就感荡然无存,劳动过程便成了一种受奴役与折磨的被动甚至强制行为。劳动过程本身异化了。马克思的原话是——

首先,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最后,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在宗教中,人的幻想、人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主活动对个人发生作用不取决于他个人,就是说,是作为某种异己的活动,神灵的或魔鬼的活动发生作用,同样,工人的活动也不是他的自主活动。他的活动属于别人,这种活动是他自身的丧失。

第三,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类本质”是我第一次读到的概念,按我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类本质”,应该是指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它表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与这个概念类似的,还有“类生活”,即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活。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意识,在于人的类生活。而人的类生活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否则就是动物。而异化劳动,正是将人降低为一种动物性的存在。马克思对此的论述非常精彩,他的原话是——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做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做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动物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

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第四,人和人相异化

这是根据前三个“异化”所推导出来的必然结果。在马克思看来,既然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而且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产品就只能属于工人以外的他人——资本家阶级。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这个压迫自己奴役自己的他人。这就是人和人的异化。

马克思的原话是——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

总之,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

马克思还剥茧抽丝般地追问道——

如果劳动产品对我来说是异己的,是作为异己的力量面对着我,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

如果我自己的活动不属于我,而是一种异己的活动、一种被迫的活动,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

属于另一个有别于我的存在物。

这个存在物是谁呢?

……

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只能是人自身。

如果劳动产品不是属于工人,而是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他人带来享受和生活乐趣。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

……

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种同劳动疏远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劳动的主宰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对这个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体现出了对旧世界非凡的革命意义。读到“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这一句时,我的理解是,当工人阶级“产生出资本家”的同时,资本家的敌对者也诞生了。我进一步想起了几年后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资产阶级创造了伟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掘墓人一一无产阶级。”

我认为,马克思的整个“劳动异化”思想,都是源于他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在他对工人“劳动异化”分析的字里行间,深深浸透着他对工人悲惨命运的无比同情。对人的关怀,探索人的解放,这一思想一直贯穿马克思一生,在他的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以说,马克思毕生探索的命题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表明了一生的志向:“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29岁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年马克思在《-年经济学手稿》中也广泛谈到了自由问题,当马克思在本书中讨论未来社会形态时,认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因此,“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思想核心的核心。所以有人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与人的解放是一回事。

但是马克思并没有简单而幼稚地从政治或人本身找社会不公的原因和解决之道,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武器,从经济运行制度方面洞悉社会的本质,从劳动异化、私有制的角度,剖析了社会不公的根源,揭示了人被奴役的原因。

马克思愤然写道:“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而解决之道是共产主义。在对过去种种空想、粗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进行分析和扬弃之后,马克思提出了他理解的科学社会主义所必然导向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由此可见,共产主义意味着“人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是“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是“任何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马克思说这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证明,历史的代言人就是马克思。

年7月25日于病榻

(其实,马克思写作这篇手稿时,刚满26岁。没这么苍老。)

1.本茶馆不定期会有广告文案,我早有说明:《直言不讳答网友: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请感到不适者自行离去。

2.请勿在后台给我发消息,我一般不看后台消息,因为每天铺天盖地的“求助”我无法一一回应和满足,请理解!有事在每天的文章后留言即可。

几篇重要文章,欢迎点击阅读

01直言不讳答网友: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

02不做“意见领袖”,不为“圈粉”写作

03别老想着请教别人,只有你自己能够帮你自己

04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

鼓励原创,随意打赏

有缘相逢,来者皆客,欢迎再来!

(特别提示:拙著在各网站都有售,感兴趣的朋友自行前往搜索购买就是了。我这里就不单独提供链接了。)

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niwangw.com/jjxfl/19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